我曾是个 “减肥偏执狂”—— 手机里存着 15 个减肥 APP,每口食物都要拍照计算热量,多吃一口就去健身房罚跑 1 小时。这种状态让我虽然瘦到了理想体重,却患上了焦虑症,稍微多吃一点就整夜失眠。医生说我 “瘦得不健康”,推荐我联系赛乐赛的心理顾问,希望能帮我找回平衡。
赛乐赛的陈顾问是第一个说 “你不需要再瘦了” 的人。第一次视频咨询时,她看着我的体检报告说:“你的 BMI 已经低于正常范围,再瘦会影响月经和免疫力。” 当我固执地说 “还要再减 3 公斤” 时,她没有反驳,而是给我看了一组照片:左边是我面色苍白、眼神疲惫的样子,右边是一位体重稍高但笑容灿烂的女孩。“你想成为哪一种?” 她轻声问。
陈顾问的方案,首先从 “允许自己吃饭” 开始。她让我每天必须吃够 2000 大卡,这相当于以前一天半的摄入量。刚开始,我每吃一口都觉得罪恶,陈顾问就在视频里陪我吃饭,她自己也拿着一个三明治:“你看,我也在吃面包,这很正常。” 她还教我做 “食物感恩练习”:吃每样东西前,花 10 秒想想它的营养,比如 “这个鸡蛋能帮我长肌肉”,慢慢消除对食物的恐惧。
为了帮我摆脱对体重秤的依赖,陈顾问建议我每周只称一次体重,而且不记录数字,只关注身体感受:“今天走路是不是更轻松了?衣服是不是更合身了?” 这些问题让我把注意力从数字转移到身体的变化上,焦虑感渐渐减轻。
展开剩余43%运动计划也变得温和起来。陈顾问让我暂停所有高强度训练,换成瑜伽和冥想。“运动不是惩罚,是和身体对话的方式。” 她推荐我练 “正念呼吸”,每天花 5 分钟专注于呼吸,感受腹部的起伏。刚开始我总走神,陈顾问说:“没关系,拉回来就好,这也是练习的一部分。”
第三个月,我尝试着和家人去了一次自助餐。按照陈顾问教的 “倾听身体的饱足感”,我吃到不饿就停,没有撑到难受。老公惊讶地说:“你以前恨不得把盘子都舔干净,现在怎么变了?” 我笑着说:“因为我知道,食物随时都有,不用一次吃完。”
半年后,我的体重增加了 2 公斤,但体脂率更健康了,月经也恢复了正常,脸上有了血色。更重要的是,我找回了生活的乐趣:周末会和朋友去爬山,而不是闷在健身房;会陪儿子做烘焙,而不是担心面粉的热量;晚上会看一部轻松的剧,而不是对着热量表焦虑。
这场与赛乐赛的相遇,让我明白减肥从来不是终点,而是学会与自己和解的起点。陈顾问说:“真正的自律,不是对自己狠,而是懂得适可而止。” 这句话,我会记一辈子。
发布于:广东省亿腾证券-亿腾证券官网-正规的配资-股票投资公司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